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
《国家战略引领下生态水利类研究生“1245”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》成果展示

2025年05月19日 15:40  点击:[]

面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生态水利需求,适应水利水电新业态,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是水利类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
bv1946伟德官网作为西部特色鲜明的水利类人才培养学院,秉承80余年的优良传统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、学科建设为龙头、科学研究为支撑,提出了全面发展、交叉融合生态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理念,重构了提内涵、跨学科、重应用多元课程体系,打造了共享、协同、合作多元教学团队,建成了基础实验-工程实践-创新试验-社会服务四维立体实践平台,形成了生态水利类研究生五能评价体系,培养了大批踏实肯干、工作能力突出、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水利人才。

1. 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

(1) 解决了生态水利类研究生跨学科知识融入与建设有待加强、学科知识体系交叉性体现不够的难题。传统水利类专业知识体系过分过早专门化、通识教育不足,只限于狭窄的单一学科领域,限制学生知识、能力和兴趣的提升,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水利水电人才的需求。

(2) 解决了生态水利专业产教协同育人主体和实践平台需进一步完善、学生实践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。部分院校的水利类专业仍停留在传统产学合作的理念与框架下,国际化成分不足、协同办学元素不丰富、协同育人深度不够,限制了水利类专业育人队伍的发展、育人平台的升级。

(3) 解决了生态水利类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尚不完善,无法满足生态水利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。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缺乏过程性评价,缺少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展创新服务的综合能力的评价,培养学生迅速掌握前沿科学的实践技能亟待进行

2.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

(1) 树立全面发展、交叉融合生态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理念

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跨界交叉融合,突出以学生为本、对接产业升级、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,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,打破知识和能力单一化、平面化的人才培养瓶颈,将学生培养为适应水利水电发展新业态的工程+生态环境型工程+信息化型等复合型人才。

(2) 设置提内涵、跨学科、重应用多元课程体系

成立生态水利跨学科专家团队,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水利水电类课程体系,打造生态水利特色课程群。课程分为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和多元发展三个阶段,紧扣互联网+教育趋势,大力开发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、虚拟仿真课程、在线课程等。

(3) 打造共享、协同、合作多元教学团队

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国家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,与企业工程师、创新创业指导教师、国际专家进行--联合培养;对核心课程教学形成以责任教授为中心、老中青传帮带、多方协同的教学梯队;以水利水电管理和建设人员讲授为主的第二课堂;设置多种形式的国际性课程,打造共享、协同、合作多元教学团队。

(4) 搭建基础实验-工程实践-创新试验-社会服务四维立体实践平台

以产业结构与技术岗位需求为牵引,通过政府主导、校企合作,整合校内外资源,将科研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、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形成一个整体链条,与双导师制结合起来,搭建基础实验-工程实践-创新试验-社会服务的四维立体实践平台。

(5) 建立生态水利类研究生五个能力综合评价体系

创新采用多元化、差异化和过程性、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案,以及学生、教师和教学内容为评价对象的五能综合考核评价体系。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、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同时,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。


下一条:第四届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学术论坛(第二轮通知)

关闭